首页>上海商网 > 工具 > 正文

擦亮“千年建水紫陶”名片——建水紫陶千年窑火不灭

2023-02-08 15:56:49来源:

作为中国“四大名陶”之一,建水紫陶无论是陶土原料还是技艺传承、产业基础,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近年来,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发展迅速,截至2021年,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316户,相关从业人员近4万人,产值达40.3亿元。

为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,擦亮“千年建水紫陶”名片,红河州委、州政府把紫陶文旅产业链作为全州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来打造,瞄准“到2025年,实现紫陶文旅产业链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”的目标,提出“两区布局、四轮驱动、三化推进、四融四扶一跨”的发展思路,不断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探索跨产业、跨链条合作,千年建水紫陶焕发新生机。

千年窑火不灭

位于建水县城北的碗窑村是建水紫陶的发源地,村子后山蕴藏着质地纯净的瓷土和黄黏土,为制陶者提供了丰富的原料,传承千年的窑火,依旧在长百余米的古龙窑里熊熊燃烧。

“据考证,早在宋朝时期,碗窑村就有烧制青花瓷的历史,此后每个时期建水的制陶业都在积极求变,元有青花、明有粗陶,直至清道光年间紫陶诞生,这些都为建水紫陶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。”建水紫陶产业协会会长李立华介绍说,与历史上众多名窑不同,建水至今窑火不断,“古窑+现代手工作坊+原住民”的活化遗存生动诠释了建水陶的代代传承。

20世纪50年代,建水紫陶跻身中国“四大名陶”之列,但之后产业却陷入低迷,由于体制、地域等诸多原因,大规模复制生产的紫陶生活用品与市场需求脱节,紫陶产业发展一度举步维艰。

“现在行业越来越好,从业人员越来越多,让我们这些老陶人由衷地高兴。”建水紫陶“四老”之一、从业近50年的谭知凡表示,近年来建水旅游业、文化产业的兴起,极大地提升了建水紫陶制作工艺、艺术水准和知名度,加上普洱茶受到热捧,让作为茶器的建水紫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。

为迎合市场,紫陶所制的茶壶、茶杯、茶缸等器型逐渐出现,“喝普洱茶、用建水陶”的理念开始萌芽。从器型改变到理念更新,经过近20年的努力,产品不断推陈出新,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,建水紫陶开始重放异彩。

2008年,建水紫陶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;2014年,《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》颁布实施;2019年,省政府正式命名建水紫陶小镇为云南省特色小镇,同年建水紫陶正式列入全国文化产业创意园区,建水县荣获“中国紫陶之都”称号。

2004年,建水全县仅有7家紫陶企业;到2016年,建水紫陶登记注册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商户增加到872户;到2021年增加到2316户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紫陶产业年产值从11亿元跃升至40.3亿元,实现年均增速33.56%。

全链发展提速

如何在传承好传统烧制技艺的同时实现产业长足发展,是建水紫陶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。

红河州从政府层面高位推动,针对生产成本高、使用场景单一、品牌认知度不够、陶土资源未形成有效保护等实际问题,将紫陶文旅产业链列入全州12条重点产业链,大力发展传统紫陶、现代紫陶和“三千四百年”系列衍生类旅游艺术品等新型文旅消费产品,打造紫陶生产—加工—营销—文旅全产业链,不断推动文化传承、产业共建与文旅融合。

镇浆制泥、手工拉坯、湿坯人工装饰、雕刻填泥、高温烧成、无釉磨光,是建水紫陶传统手工制作的6道必要工序。在不少从业者看来,茶缸、花瓶、茶罐等大件实用器具采用全手工制作,增加了产品的成本,削弱了市场竞争力。

“按照传统的制作流程,产量上不去,成本也下不来,进入全国市场没有价格优势。”紫陶文旅产业链建水工作专班负责人李绍宽说,不管是陶茶、陶酒、陶咖还是更多应用场景的融合发展,实现工业化生产都是最大的前提。

“建水紫陶创新很重要,不管是可以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品,还是纯手工拉坯、刻填、打磨的艺术品都要兼而有之,产业才能走得更远。”建水传统制陶人、仁烨堂创始人金麟表示,在规模化推进建水紫陶工业化生产的同时,也要培养储备好后继人才,传承好传统制作工艺,丰富文化内涵,进一步打响建水紫陶知名度。

按照紫陶文旅产业链发展思路,未来建水紫陶产业将以工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推进文化陶、工业陶、日用陶、新材料等发展,对企业通过扶大、扶优、扶强、扶特,力争把建水打造成西南地区面向南亚、东南亚的陶瓷生产集散盛地,建设成为国内闻名国际知名的中国紫陶之都,推动2025年产业链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。

产城融合可期

近日,“窑想千年·陶醉建水”茶陶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建水举办。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企、咖企及本地紫陶企业、文旅企业共话紫陶文旅产业链发展。这也是红河州以“紫陶+”为切入点,尝试跨产业、跨链条合作的初步探索之一。

“水为茶之母,器为茶之父,因为建水紫陶特殊的空隙结构,不论是储茶还是冲泡,都与普洱茶有着很高的契合度。”研讨会上,云南滇南古韵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玲玲表示,希望未来两个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更深入、更密切,打造云南陶茶文化共同体,助推产品走出云南走向世界。

“这次活动为茶产业和紫陶产业搭建了平台,也为紫陶与更多行业的‘联姻’创造了难得的机遇。”建水紫陶博物馆馆长、紫陶研究会会长谢恒表示,目前建水正立足于紫陶的实用性与功能性,对其储茶、泡茶为什么好、好在哪里进行材料性能研究,为建水紫陶跨产业链合作奠定基础。

在上海交通大学—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本地研究室内,研究人员何金林正在进行紫陶微纳米改性研究实验。“对于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部分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结论,如紫陶具备恒湿功能、有利于普洱茶存储以及紫陶表面自清洁性能的研究有了初步进展。”何金林说。

从工业化探索到跨产业融合,从科技赋能到如今的直播电商蓬勃发展,勇于创新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建水紫陶从业者的共识。

依托另一张“千年临安古城”历史文化名片,建水还通过紫陶文化产业园区、碗窑古村、紫陶街、蚁工坊、紫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,设立建水紫陶文化节,丰富建水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,促进紫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,形成“陶在城中、城中有陶”的文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。

责任编辑:

免责声明

头条新闻

精彩新闻